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并获批建有“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MBBR自养脱氮工艺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多次获得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及省市技术奖,参编了《水处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行业标准。
2022年思普润公司决定上市,正值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起步期,青岛思普润为发扬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响应“绿色制造”,携手山东世通国际认证共同开展节能降碳领域相关工作,先后取得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所颁发的(悬浮填料范围)碳足迹认证、(处理一体化设备范围)碳足迹认证、公司层面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为公司上市所的环境披露打下坚固的基础。
王洪涛告诉记者,欧盟碳足迹管理,对背景数据集的评分规则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如果产品在欧盟成员国生产,地理代表性将获得好的1级评价,但如果采用了其他国家的数据集,将得到差的5级评价。据悉,背景数据集是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主要基础性指标,一旦这项指标不能通过,也就意味着企业很难获得认证。王洪涛强调,本国的背景数据集可获得高评分,将使欧盟的碳足迹管理对本土产品发挥很好的保护作用。“欧盟在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同时,必然要限制进口产品在本地抢占市场。”他说道。
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克介绍说,该项目着眼于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相关政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该项目研究将围绕中国碳排放领域的规划目标和政策需求,聚焦于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和水上运输5个行业,国际行业减排MRV制度及方法学的分析和评价技术、企业碳排放核查方法学及核查技术、基于企业核查的行业抽样及统计分析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国际背景的国内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体系,制定碳排放核查相关标准、规范和实施指南。
同时,以建筑陶瓷、轮胎、热轧钢带、板材、纺织品等5类产品低碳认证技术规范、标准和实施规则研制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中国低碳产品认证中的适用原则,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认证规则和认可规则,围绕提升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的国际采信度,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特点的低碳产品认证认可技术支撑体系。项目实施周期三年,预计于2016年完成。
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该项目研究,将建立中国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核查技术体系,推动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从而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在能源构成、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采用适用的技术,有效减少行业碳排放量,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提升,同时为国家实行碳排放量整体控制等政策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在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完)
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现实的手段,当前我国已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碳储量和碳汇量显著提升。在未来,每个人或者每个碳排放主体的碳排放空间是有限的。当你的碳排放量超出你所拥有的权限,就需要向其他碳排放少的人或主体购买碳排放的权利。这其中涉及到的评估、减排、交易,都需要碳汇技能人员来参与完成,而先现参与碳排放人员处于边缘化状态、社会认同感低,流动性大。“找不到,不好找”和“不标准,不规范”成为他排放领域面临的主要痛点。的需求与社会化碳汇计量评估供给的不足形成强烈对比,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满足现实需要,碳汇计量评估师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
2022年6月13日,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汇计量评估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
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各国采取强化行动,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推进减排承诺的落实。与此同时,以低碳为议题的大国博弈持续加剧。欧盟已初步形成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拟根据出口到欧盟商品的含碳量对其关税进行调整,保护欧盟企业的竞争力;美国也表示考虑征收碳边境税,英国正在推动形成西方七国的碳边境税措施制度,日本试图建立欧美日三方框架。2021年11月,在联合国第26届气候大会上,近200个缔约国经过激烈讨论,终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初步构建了全球碳交易框架。
低碳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从排放端入手实现节能降碳,另一方面则要扩大碳汇、增强碳排放吸收。相较于直接减排,碳汇相关机制体制建设仍有明显短板。过去,国际国内碳市场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等方式将碳汇纳入碳交易,但也长期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监测核证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积极推动全球碳交易、应对碳关税挑战、加强碳汇相关制度技术研究至关重要。